廖凡:不结婚不养宠物没什么不正常
本文来源:《ELLEMEN睿士》2015年5月刊 摄影:李奇 采访/撰文:叶三
廖凡不是那种一出现就被围住要签名的演员,这非常利于他在家附近的公园散步。他演戏有时因为戏好,有时为了挣钱,但是,演着演着,总会遇到好角色,比如《白日焰火》里的小镇警察。即使当上了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以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三料影帝,廖凡也没有太多雄心壮志,他对待演戏和生活的态度没变,还是走走看看,不知会遇上哪些好东西。所以到现在,廖凡没结婚,不养宠物,也不伺候花草,觉得哪本书好,就慢慢研读,哪里有好电影上映,就去看看。
廖凡的生活就像随便走走,偶尔会遇到一些好东西
廖凡最近一次在国外走路,是在佛罗伦萨附近的小城卢拉。
卢拉是电影《命中注定》的外景地,当年普契尼就在这里写出了《蝴蝶夫人》。小城人口不过几万,却有99座教堂。廖凡跟着大部队散步好久,饿了,路边随便找间比萨店坐下,吃了个饱。后来跟当地人聊天,他才得知,那家店是卢拉最有名的百年老店。
这其实有点像廖凡的生活,随便走走,没什么特别的方向,但偶尔会遇到一些好东西。
廖凡的父母都在剧团工作,他是在乐池里帷幕边长大的。成为演员对他而言算不上梦想,更像是按部就班的一件事。但是在2014年之前,他一直属于那种演员—形象挺有辨识度,口碑和作品都很拿得出手,但就是不红。直到四十岁生日的第二天,他在柏林拿了最佳男演员奖。“但我现在也没大红大紫啊。”他说。
区别当然还是有的。比如更多的人认识了他,机会也相应多了一些。还有,他现在有资格成为这本杂志的封面人物了—“说得我挺惭愧,你们怎么这么势利啊?不过这很正常,可以接受,因为没人能改变世俗的态度,就像大众对于我得奖这件事也就是‘哦,他得奖了,不错’。至于这个奖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很多人可能连这部片子都没有去看过。其实一个专业的奖项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们就是看了一个热闹而已。”
《白日焰火》讲了一个有关爱情和谋杀的阴郁故事。影片接近结尾的地方,廖凡扮演的警官走进一家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在时代曲中自跳起了舞。他说,拍摄的时候,一走进那个地方,舞就来了。“这个人物在那里找到了发泄的出口。”独舞之后,警官把自己喜欢的女人送入大牢,在大白天为她燃起了焰火。有观众看到那里,评论道“警官抓住了犯人,得意地燃起了焰火”,廖凡啼笑皆非。“这还得意吗?这有什么可得意的呢。其实一连串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没有任何的得意吧?他的痛苦也并不是在于他多喜欢这个女人,而是,事情过后,舞跳完了,似乎他回到了一个正常的世界中,但实际上他又缺失了一些东西,好像还不如以前,但生活还要继续。”
廖凡本人有种“我不爱跟你们玩”的脾气
为廖凡赢得影帝的这个角色与他之前的很多角色一样,写实之中有一点极端,有力量,富有悲剧感,狠,又有一点茫然。廖凡说,角色打动他的地方在于,“他看起来不是那么的阳光正面,但是实际上他在黑暗的当中有一点点闪光,其实也更耐人寻味了。有那么一点点闪烁的微小的光我觉得就够了,发了一点光相互取暖而已,最后好像更让人心碎。”
除了小镇警官,《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的王耀也是如此。王耀仍是至今为止廖凡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为了把身材练成电影中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廖凡自觉地锻炼了好几个月。八块腹肌沉甸甸地晒在沙滩上,背后是咆哮的大海,这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那部电影之后,廖凡去见导演,人家每每问他:“嗯,你还能够练成那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那个样子吗?”—“我一听,马上心里一紧。”
拍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廖凡没刻意去维持身材,辛苦练出来的腹肌很快消失了。“没必要去维持吧,”他说,“性感不用天天挂在脸上,某一刻看到就可以了。”现在,虽然他比电影中精干了许多,而且身着舒坦的运动衣,好端端地坐在保姆车里驶过北京街头,但廖凡本人仍有一些小镇警官和王耀共同的气息。那种“我不爱跟你们玩”的脾气,仿佛宿醉后洗过了澡,换好了衣服,而周身仍带着一股难以捉摸的酒味儿。
底线是保持住表演对他的吸引力和意义
翻看廖凡的作品表,会发现他其实在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他说,有些是玩,比如与姜文合作,“就是专门拿出那一段时间来,和他一起玩”。有些是为了生计,他并不否认。再烂的片子里也有好演员,他说,把它演得不烂不就好了吗?他的底线是保持住表演对他的吸引力和意义。
最近,廖凡说,他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散步。因为在拍《命中注定》时拉伤了肌肉,他没法做剧烈运动,只能走走路。与以往的作品多有不同,《命中注定》是一部现代爱情轻喜剧—“经纪人听我说在拍一部现代、爱情、轻喜剧时受了伤,他简直就崩溃了。”这是八卦。重要的是,这是一部与当红女星汤唯共同主演的商业片。在《白日焰火》之前,廖凡主演的影片没有一部票房过亿的。当然,这与市场有关,但这确实将他定在了“文艺”、“小成本”乃至“不挣钱”的位置上。“我发现,他们总是很容易把演员局限在某一类上,比如说长得不是特别好看就不能演一个大家心目当中的好人。我们的观众还是挺执着的。”廖凡说,“我怎么就不能演喜剧?喜剧挺好的,让人笑很伟大。”—“挣钱的电影?可以,好,没问题,不排斥,会,这我会。”他非常认真地点着头。
我喜欢的东西离市场总是很远 但可能反而是那种更容易打动人吧
为廖凡赢得影帝的这个角色与他之前的很多角色一样,写实之中有一点极端,有力量,富有悲剧感,狠,又有一点茫然。廖凡说,角色打动他的地方在于,“他看起来不是那么的阳光正面,但是实际上他在黑暗的当中有一点点闪光,其实也更耐人寻味了。有那么一点点闪烁的微小的光我觉得就够了,发了一点光相互取暖而已,最后好像更让人心碎。
去柏林前的某一天,廖凡被《师父》的导演徐皓峰找上了。
廖凡看过《剑士柳白猿》,也看过《倭寇的踪迹》,那是两部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在徐皓峰因为《一代宗师》编剧而被大众熟知以前,廖凡就读过他的书。“我觉得这哥们儿挺神的。他有一种他自己的幽默,特别荒诞。”
徐皓峰自编自导的《师父》是一部动作片,讲民国武人的故事。徐皓峰特别喜欢李小龙,他找到廖凡,跟他说,“某些瞬间我觉得你有点像李小龙”,他还说他心目中的“师父”就是长成廖凡那个模样。廖凡说,不太可能吧?
“实际上我担心的是他给我的时间太短。我老觉得要演这个,怎么也得练个两三年……最差也得来个半年吧?”徐皓峰告诉他,档期实在来不及。后来徐皓峰看了《白日焰火》,看完含蓄地跟廖凡说,我这个戏要是你能来演简直太合适了。廖凡说“我什么功夫都不会。”“没关系,你不需要真正成为一个绝顶高手”。然后,廖凡读了剧本,“非常有意思,特别抓人”,他说,“于是在他的游说下,还有在那么动人的剧本的打动下,我就硬着头皮去了。”
《师父》拍了两个多月,主要在天津。在剧组里,廖凡看了大量徐皓峰找来的李小龙的视频,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练功。拍的是民国故事,剧组中的气氛也像是那个时代的,朴素、传统、老派、没什么花样。廖凡说,徐皓峰本人也是那样,“我觉得太难得了,在一个大家这么容易随大流的时代,他能够保持一个完整的自我体系,而且很有意思,不会觉得乏味。”《师父》的海报上,廖凡穿着长袍,手持一把超级大刀,刀在他的前面。“刀背藏人”,那是徐皓峰的小说集名。廖凡点点头,又摇摇头,“我喜欢的东西离市场总是很远—但可能反而是那种更容易打动人吧。
一个不善于沟通、不太自信的正常人
廖凡记得他第一次演戏。那是一个电视剧。他演了半天,别人问他“哎,怎么没看见你呀?”,他说,我已经演完了啊!“你在画面外吧?”
那时候他对影视剧拍摄还没有任何概念。廖凡读的是上戏,最早在文艺青年中赢得口碑,也是因为出演孟京辉的话剧。但他说自己没什么话剧情结。“话剧是从头到尾的,它可能更淋漓尽致一些,但我觉得都是表演,只是催眠的手段不同而已。影视永远都是充满了遗憾的,但也有可能一个错误会变成经典。”
廖凡说自己当初选择表演系而没去考导演,是因为“那太难了。”后来,他渐渐发现,表演本身带给他的乐趣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别人沟通。
他说他是个“不善于沟通、不太自信”的“正常人”。
2002年,廖凡忽然觉得自己不会演戏了。然后他就停了下来。停下来做些什么呢?他说,生活,吃喝拉撒睡。发现要饿死了,就出去找个戏拍,够生活了,又回来继续呆着。他这样生活了两三年,直到状态慢慢恢复。“其实演员这个行业,稍微用点心就肯定有饭吃,但要想演得很好,那可能要费点劲。”
廖凡没想过改行。当导演,他说他太老了,“一个导演怎么也应该在三十多岁时拍出俩片子来。”做幕后,经纪人,或者干脆做买卖,他又“不太想费那个脑”。最近他有点想做这样一件事,把大家不知道的好东西,电影也好,其他的什么也好,想点办法推出去,让别人看到—“恐怕注定会失败”,他又说。
所以,就还是演戏,他没想过挣到多少钱,或者到某个特定的岁数退休,“对表演的兴趣我还会一直保持着,虽然不是那么强烈,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他对自己没什么要求,也没界限。只要剧本好,什么都可以演,“如果有个好剧本,让我演个女人,或是同性恋,应该是一件很精彩的事。”然而他又说自己懒。有人约他去南极拍个东西,他说,太冷。“那得多好的剧本,才能让我跑到那里去啊”。
如果真的不做演员了,廖凡说,他想从事“一个人能完成的”工种—比如画家。“单干,就把这件事解决了”。沟通对他而言始终是个问题。他记得十年前接受采访,“人家问一个问题我就很费劲地去解答,但是解答的都往往不是他们想要的。”他希望自己十年后“比现在更能侃侃而谈”。
廖凡没结婚,也没生孩子,他不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
2014年,廖凡的工作时间大概是五个月。剩下的时间,他在“生活”。廖凡没结婚,也没生孩子,他不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法律规定必须结婚了吗?没有,那就好,那就没什么不正常。”他说这不是活得明白,恰恰是不明白到底想要什么,“那就不要”。到了这个岁数,身边的朋友结婚生子的不少,除了聚会时有点接不上话,他觉得没啥大不了。他不养宠物,不伺候花草,不收藏,也不太讲究吃。“最近有了一棵树。一棵,不是一盆。”他有点神秘地说。
前一阵,廖凡读了金宇澄的《繁花》,读完,又找来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慢慢地读。他喜欢其中琐碎的日常生活,“读着你就会想,这些人,他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他写得很清淡,藏在里边的东西其实又很多”。他喜欢的瑞典侦探小说家舍瓦尔夫妇也有这样的气质,写日常生活,沉稳又实在。廖凡说,那是影视作品没法表现的东西。
因为舍瓦尔,廖凡想去北欧旅行,“听说那里的人都很忧郁”。
整体而言,廖凡不太喜欢自己的性格,觉得“太消极了,总是很日常,没有什么雄心抱负”。他希望自己能在自我及他人的视野里都“足够自然”。
2015年的春天,廖凡比较关心的是北京电影季。虽然大部分电影都看过了,但“去电影院,在大屏幕上看,感觉不一样”。他仔细研究放映表,四处打听去哪儿买票。如果地铁太挤,开车又没地方停,就骑辆自行车去看——反正他是这么说的。
有空的时候,廖凡还是会去家附近的公园走路,“过一下老年人的生活”。经常会有人把他认出来,认出来也就是打个招呼。他始终不是那种被人团团围住要合影要签名的演员。“我觉得大家看见我都是很理智和冷静的,这样让我觉得踏实。”
“我挺害怕被人扑上来的,”他说,“我怕我突然现了原形。”
本文来源:《ELLEMEN睿士》2015年5月刊
- 推荐
- 热点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科技
- 军事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