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我的最终定位是成为教育家
文章来源:《尚流TATLER》 May 文:盛开 摄影:黎晓亮
在王石的微博首页可以看到他曾经出版过的4本书:分别是《徘徊的灵魂》,说的是2008年的王石,刚刚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万科作为企业的发展困境;《灵魂的台阶》说的是60岁的王石第二次登上珠峰,以强大意志直面死亡和对生命的思考;《道路与梦想》的书名脱胎于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王石以个人自传的形式回顾了万科20年的发展历程;《大道当然》里则可以看到王石2000年以来的经历,特别是他放弃纷扰世事去哈佛潜心游学的担当与奋进。
如今的王石,刚刚成为剑桥大学的受勋院士,第二天便需要去奥地利参加施华洛世奇品牌120周年盛典为他的亚洲赛艇联合会做商务推广,紧接着他会出现在西雅图,并以深圳特区社会组织荣誉顾问的身份为深圳进行友好城市牵线……问及现在的他最享受自己的哪一种身份?王石答道:“身份不重要,不是身份的问题。因为答应了的事情就需要去做,所以时间和精力都需要平衡。”
最近让王石出现在各种报纸杂志封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亚洲赛艇联合会。作为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并且国际化的平台,会长王石无法再像集团董事长王石那样,全程无纸化纯网络端办公了,亚洲44个国家其中有35个是亚洲赛艇联合会的会员国,每个会员国走访下来就要花掉他大把时间,还有赛会赞助、创意、推广策略需要思考,又不能打破自己“做新业务不动用老资源”的原则,所以王石纠结。
此外,王石已已陆续接任深圳联合商会会长和社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对于这两个身份,王石没有办法拒绝,只是因为他“对深圳有感情,在深圳创业超过30年,人生的一半时间都在深圳,因此深圳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根本不会去比较、平衡。”王石甚至用了个夸张的比喻来表明他的态度:“只要是深圳的事,让我当清洁粪便形象代言人我也愿意”,然而所有的新事务都会打破他原本校园生活的宁静,所以王石纠结。
于是,王石在剑桥研究的东亚犹太史课题只能暂时中断,所有的教研计划都不得不推迟。他暂停了与一位教授的会面,另一位教授则让王石看见就害怕,担心自己那么少的阅读量没办法自如地和教授交谈,“所以,你写我纠结是最好的,因为精力确实不够,分身乏术。”然而,王石如此纠结的原因,却正是因为他始终都在保持进取,还在好奇、在探索、在不断完善自我!
决定去世界最高学府当访问学者的那一年,他正好60岁。过语言关,过基础学科关,不带助理,生活自理,谢绝应酬,潜心学习……王石说“冲击”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当时的状态,“简直脱胎换骨,每一周都会有新的闪光点跳出来,思维、逻辑和方法论甚至看法和表达都得到了全面的变化。”在哈佛3年的学习,被王石形容为“修道院的生活”。
在剑桥的学习慢慢让王石有了“如沐春风”的感觉,因为语言基础好了,企业家主动、热情和开放的特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释放,王石也成为在剑桥大学被最多当地人认识的华裔学生。即使如此,你还是可以在他的微博上,发现北京时间的下午13点左右,即英国时间的凌晨4点,看到他已经起床,在拍下窗外的第一眼朝霞之后,开始进入晨读时间。
其实,一切皆有脉络。从成功的企业家成为全世界最有名的两所大学努力的“高龄学生”,这种身份的转变并不意外。王石关于学习的机缘始于2009年香港科技大学商业学院向自己发出的兼职教授的邀请,与以往做个演讲便给个教授头衔的邀请不同,香港科技大学给出的Offer是需要带学分的兼职教授。这种认真的态度打动了王石,他真的就在6年前做起了高校里的授课老师,随后他又接受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邀请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和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的带分教授邀请。正因为如此,王石才会在2011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求学哈佛。
似乎王石的身上总有一种光环。当年卸任万科总经理跑去登珠峰,就成为中国最大年纪登顶珠峰的人,并引发中国企业界的登山热;现在去哈佛剑桥学习,又在企业界引起了很大的正面反响,很多人才意识到“啊,原来企业家还可以活成这样”……
在哈佛期间,王石选修了资本主义思想史、城市规划与投资管理以及新能源经济政策,被他在书里形容为是“听从好奇心,一往无前,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结果。作为仍然掌舵万科集团的灵魂人物,王石与万科就是一组同义词。只要一聊天房地产前景或者建筑,最后几乎所有话题的落点都会回到万科,和王石讨论任何话题,话题界限模糊的会被他清晰地界定概念,跟专业无关的会被飞快结束,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展开。
聊房地产,自然会聊到中国房地产的前景,绿色建筑的前景。王石认为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房地产行业甚至城市的绿色转型已经开始。比如,深圳与西雅图缔结姐妹城市关系,就是因为西雅图作为一座城市有自己的绿色标准,而这种标准比普通绿色标准更为严苛,而深圳则可以借鉴西雅图建立城市品牌的方法完成城市的绿色转型,“深圳的转型有示范意义,就好像现在很多城市在借鉴它的经济建设成果,新的城市的经济发展转型也会具有借鉴意义”。说到万科,现在开发的住宅已经百分百都是绿色建筑,在节水节电节水泥节木材以及减少物资消耗和居住能耗方面全部符合住建部在2007年发布的绿色三星标准,此标准最高可节能达65%。
王石不愿意把万科在绿色方面的坚持理解为受他个人情怀和责任感的影响,他认为这样会把问题复杂化,他说:“绿色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是商业行为,不要以那么高大上的方式来看这个问题,就是因为(环保)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本能。未来必须要讲环保,现在还不是强制性的政策,但过两年就必须执行环保标准。我只是能看到未来,不是我比别人更高尚更有人文关怀。”
这些年在西方国家的生活经历,让王石对自己的定位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最开始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觉得自己的地球人。”突破民族主义的思考框框,突破地域文化的思考框框,作为人类的一员来考虑问题:“尽管万科95%的建筑是在中国,但木材却来自于拉美,在破坏非洲的热带雨林,我们要重新思考怎么做才能对得起地球。”
所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分会董事会助理秘书长Julie Miller才会在接受《中国慈善家》杂志采访时说:“王石是一个全球性的商界领袖和充满激情的户外运动者,他深刻地理解健康的环境与健康的商业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他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及致力于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对全球商业的转型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很多人问王石“差钱吗”,王石都会肯定地回答:“差钱!”他说,因为缺钱,他才更有生活动力;因为缺钱,他才会纠结,“纠结过程就是努力过程。平衡,再有新的纠结,再平衡,直到解决不了。”王石形容他做代言、抓品牌谈赞助是“出卖色相”,但他也觉得拿代言费贴补公益事业很划算,因为“代言很好玩,拿了钱就做公益,不费精力”。问他是否担心别人会介意代言影响企业家形象,王石的回答掷地有声:“别人怎么看我不在乎,我更在乎的是我自己的价值,我的衡量标准是我和社会的关系。”
王石和社会的关系,可以解构成几种不同的角色定位。企业家王石需要解决的是和公司的关系,“公司是很重要的社会关系。我现在把握得很清楚,是疏离关系,就是让年轻企业家成长起来,但疏离之后我做什么呢?所以,我去航海、登珠峰、划赛艇。”做公益则是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表现,王石说企业家的身份之后一定是慈善家、公益活动家,然而这种身份也像企业家身份一样,最终有一天也要退居二线,“不能始终在光环上”,而是将舞台让给更加年轻的人去成长和发挥。因此,王石给自己的最终定位是成为教育家,“感谢现在的机会,让我有运气得到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东西,我很珍惜;也很忐忑不安,所以更应该给予社会反哺。”
在他创业的办公桌上,曾经贴过两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两句话。一句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就职演说时的:“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另一句则是巴顿将军的名言:“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王石说,不是因为他佩服这两个人,而是因为他在意这两句话。
大抵王石喜欢“道”字,是《道路与梦想》的“道”,也是《大道当然》的“道”。而他这样回答我们问他的“成功之道”:“想要有一番作为,是前提;其次是保持好奇心,对自己不满足,才会不断追求更好;第三,在社会中总要有伦理道德价值标准,作为人,作为企业家,作为有影响力的人,有一点应该非常清楚,那就是人生有限,做对自己负责的事。”所以,那些花边新闻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因为他始终在以自己的方式抵达理想。
- 推荐
- 热点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科技
- 军事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