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事 Important

微流行时代

导读

流行的状态就像量子:既是稳定的,又不停地流动。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依然是1939年发行的《飘》。但当下最流行的是什么则一直在变动。所以现在是一个微流行的时代。
微流行对明星和受众来说都有好处。明星再也不分一线、二线、三线了,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一线。而受众也不用因为没有看过某个流行的电影而感到丢脸,因为这不是品味问题,而是时间问题。当所有的东西按照某个标准都是流行的,人们不可能跟上所有流行的东西。

Contributor

贝小戎 专栏作者 2013/11/12

把“贼”这个字拆开,加上一个很文青的标志用字“小”,便成了贝小戎。一个地地道道的书虫,最新角色是文艺学术奶爸。

现在,流行的周期缩短到了小时、分钟、秒

一位中文系教授看了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激动不已,给它打了满分,说它“不仅视觉华丽,而且节奏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早前《纽约客》的评论则说该片导演“刻意用粗俗迎合年轻观众,表明他不像个拍电影的,倒更像一个MTV导演,有着无尽的资源,但惊人地没有品味。”到底该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呢?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大概会说一句陈词滥调:留给时间去评判吧。

这位大导演在8月15日的《纽约书评》上发表了一篇谈电影的文章,题为“挥之不去的景象:解读电影的语言”。他说,英国电影杂志《视与听》每十年在全世界影评人和制片人中间调查,让他们列出他们眼中的史上十部最伟大的电影。1952年,排在榜首的是《偷自行车的人》。十年后,《公民凯恩》登上榜首。它在这个位置又待了四十年。去年,它被一部1958年的影片取代:希区柯克的《迷魂记》。

《公民凯恩》和《迷魂记》都曾经因为意外差点没有留下来。斯科塞斯说:“我们不仅要保存一切,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自己被当代的文化标准牵着走,尤其是现在。以前,普通人并不知道票房这回事。但1980年以来,票房成了竞赛,成了一种评判标准。它贬低了电影的文化价值。今天的年轻人只知道这些。谁的票房最高?谁最流行?跟去年、上个月、上周相比,谁最流行?现在,流行的周期缩短到了小时、分钟、秒,年轻人把导演认真、热切地创作出来的作品跟粗制滥造的作品一概而论。要记住: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哪些作品会传世,哪些不会。我们觉得自己对此很确定,但其实我们不知道。《白鲸》1851年出版时,销量极少,没卖掉的都被烧毁了,许多人拒绝出版这本书,这部伟大的小说直到1920年才得以重生。”

当流行的事物不再单一,人们就不再需要一直追赶流行

按照新一期《纽约时报杂志》的文章来说,斯科塞斯对流行的看法还不够与时俱进。现在很难再有超级受欢迎、超级流行的东西了,因为人们的趣味更加多元了,而媒介也令他们能够各取所需。人们也已经知道流行不代表深度,比如,在美国,收视率最高的非体育电视节目是《海军罪案调查处》,每周观众人数达1700万,但文化人最关注的电视是《广告狂人》,虽然它的观众只有250万。

受众不用因为没有看过某个流行的电影而感到丢脸,因为这不是品味问题,而是时间问题

关于流行,现在出现了一个悖论:流行的程度能够精确地量化,但我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最流行,因为各种发布渠道流行的东西不一样。在亚马逊,你可以实时地看到一本书销量的波动。另一方面,《纽约时报》发布多达17份畅销书排行榜,从电子版小说到中年级童书和漫画。流行的状态就像量子:既是稳定的,又不停地流动。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依然是1939年发行的《飘》。但当下最流行的是什么则一直在变动。所以现在是一个微流行的时代。过去的流行以汤姆·汉克斯为代表,他流行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新的流行以《海军罪案调查处》中的鲍蕾·陪鲁特为代表,她远没有汉克斯那样出名,但她的Q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跟汉克斯一样高。

微流行对明星和受众来说都有好处。明星再也不分一线、二线、三线了,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一线。而受众也不用因为没有看过某个流行的电影而感到丢脸,因为这不是品味问题,而是时间问题。当所有的东西按照某个标准都是流行的,人们不可能跟上所有流行的东西。

男人理想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