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事 Important

好莱坞式“潜规则”

导读

好莱坞有一个“潜规则”,就是在特定时期会把某些国家或民族搬上反派的舞台。你肯定会想,他们怎么就不担心会因此而得罪其他国家的观众呢?现在看似乎只有俄罗斯被“潜规则”了,但早在几十年前早就有一些国家、种族被开创了先河,并留下了“衣钵”。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日本就理想所当然地担当起反派的重要角色。说到日本,除了好莱坞,中国的影视行业又何尝不是呢。

Contributor

BBC 记者:汤姆·布鲁克 2014/11/05发表

BBC驻纽约资深记者汤姆·布鲁克,自1985年始为BBC提供专业的电影工业报道。

近年来,从《复仇者联盟》里心狠手辣的黑格勃特工到《虎胆龙威》里老谋深算的幕后黑手,好莱坞似乎已经把俄罗斯人定格在十恶不赦的反派角色上。面对美国电影长期以来肆无忌惮的恶意“潜规则”,俄罗斯政界及电影界终于是忍无可忍了。他们公开地向美国电影业界进行抗议,甚至还有声音要求对好莱坞电影进行联合抵制。突如其来的当头棒喝顿时让美国电影人认识到当前的处境。

 

据俄罗斯新闻机关国际文传电讯社8月份时的报道,来自俄罗斯联邦国会上议院文化委员会的拔都•哈斯克夫发表声明说,凡是把俄罗斯过度丑恶化、野蛮化或者低能化的电影,都要坚决拒之门外。

而事实上,多年来俄罗斯一直承受着好莱坞电影的恶意中伤。“早在冷战前,俄罗斯联邦就被视为西方政府的最大的敌对势力。”在莱斯特大学从事电影研究的詹姆斯•查普曼教授解说道,“但到了冷战期间,当人们看到这些刻意安排的电影桥段时,浮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就不仅是俄罗斯,而是整个苏联。” 然而奇怪的是,即使在柏林墙推倒后,俄罗斯人还是没能逃脱“千年反派”的命运。或许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们似乎是淡出了电影银幕,但在好莱坞制片人心中俄罗斯人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全面公敌。

在纽约从事教学工作的美藉俄裔尼娜•赫鲁晓娃教授,也是前苏联领袖尼基塔•赫鲁晓夫的曾孙女。她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刚好印证了这个事实。她说,每天当你打开电视机或者去电影院看电影时,总免不了会看到一些被丑化的俄罗斯人形象。

尼娜发现美国人总喜欢在茶余饭后拿俄罗斯人“开涮”。在她看来,自从冷战开始,俄罗斯人就一直被当作恶棍流氓。对此她感到非常无奈,她说:“美国人的敌意从未消减过,甚至连俄罗斯也不敢对其掉以轻心。” 有学者认为,俄罗斯式反派的泛滥,主要是美国人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强硬作风的一种条件反射。查普曼教授说:“我想主要是从普京再次上任开始的,接着又涌现了许多的强硬派,加上普京对乌克兰问题表现的态度,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了俄罗斯对西方政权所构成的威胁以及与美国敌对的立场,哪怕它代表的是后共产主义。所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导致大量反派形象出现的原因。”

如今看来似乎只有俄罗斯被“潜规则”了,但早在几十年前早就有一些国家、种族被开创了先河,并留下了“衣钵”。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就理想所当然地担当起反派的重要角色,祸不单行的还有日本人。

 

简尼夫•班纳在电影《一触即发》里面饰演一位阴险狡诈的俄罗斯富豪

无休止的“潜规则”

但其中有一支,多年来始终都无法摆脱“恶魔”的臭名,浮浮沉沉地淹没在旋涡中,那就是穆斯林。在以前,电影中的阿拉伯人角色都是专做不法勾当、打家劫舍、杀人放火之流。直到1921年,鲁道夫•瓦伦蒂诺在无声电影《沙漠情酋》中出演了一位酋长,才开始偶尔出现一些正面的阿拉伯人形象。而到目前为止,阿拉伯人在好莱坞电影里面也无非扮演三种角色—不是肚皮舞女郎,就是亿万富豪,或者就是炸弹狂魔。这在美籍阿拉伯人群体里面有个甚为风趣精辟的名字,叫“3B综合症”——belly dancers(肚皮舞女郎)、billionaires(亿万富豪)和bombers(炸弹人)。

自从911袭击发生以后,社会舆论总把阿拉伯人跟恐怖主义者联系在一起,让居住在美国的阿拉伯人也变得人心惶惶。尽管在某些电影里面确实也出现过形象充实的正常的阿拉伯人角色,但杰克•G•沙辛博士仍然认为这些无中生有的刻意伤害是不可忽视的。在《坏阿拉伯人:好莱坞是如何中伤人的》一书中他写道:“很不幸,阿拉伯及穆斯林式反派还是经常被安排出现在银幕上。”

中国国民在很久之前就“登台亮相”了,那时有声电影也才刚刚起步。那是一个叫“傅满洲”的阴险角色(这里稍微给大家科普一下,“傅满洲”最早是在1875年出现在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曼的小说《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博士》中,号称是世界上最邪恶的角色)。1932年,MGM发行了电影《傅满洲的面具》,引起了当时中华民国(民国21年)驻美国大使的严重抗议,因为这部影片的名字及角色有强烈的挑衅性及攻击性,有含沙射影之嫌。但在今天,好莱坞电影反派的

队伍里面是极难看到有中国人的身影了,因为中国电影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还真不是一般,2012年重拍美国战争大片《赤色黎明》时就有这么一段故事。在过去的版本里,反派是设定为中国人的,但担心这样会影响打入中国市场。派拉蒙公司再三考量,最终在进行后期制作时硬是把反派换成了北朝要,为此派拉蒙公司还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而选择北朝鲜的理由很现实,他们知道好莱坞电影在北朝鲜是没有市场的,尽管得罪了北朝鲜人,也不会影响电影的票房收入,仅此而已。

但事实上,说不定好莱坞反派角色还真的形成了某些实实在在的效应。一方面,以俄罗斯政客的强烈抗议为例,电影情节的恶意编排确实可能激起观众的负面情绪;而另一方面,电影也可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行为的模板。虽然尼娜•赫鲁晓娃是中立的,但她在博客上就严肃地发表了自己的个人看法,她认为好莱坞电影里面的俄罗斯大反派给弗拉基米尔•普京提供了很好的教材,现在的他已深受影响。她写道:“普京把自己代入到电影中俄罗斯领袖的反派角色中。他看了这些电影后就会想,‘既然你们都把我当成是恶棍流氓,那我也只好开始把别的国家搞得鸡犬不宁了。’”

无论普京是否真的受到好莱坞电影情节的煽动,但在俄罗斯国内是否还要允许好莱坞电影上影已经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尼娜•赫鲁晓娃认为,美国电影商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处罚,她说:“俄罗斯完全有可能对好莱坞电影实行限制。”

不过,既然俄罗斯是全世界第七大电影市场,那为什么制片商们竟如此斗胆向他们的VIP发起挑战呢?原因之一,是俄罗斯国内对好莱坞电影的争议刚好提高了影片的知名度,恰恰满足了制

片商的宣传需要。正如詹姆斯•查普曼教授所说的:“他们很高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并不十分在乎俄罗斯的市场。来自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地缘政治学教授克劳斯•杜兹说:“我认为比起俄罗斯市场,好莱坞制片商更看重中国。”而事实上,他们对中国观众的关注度早就几近狂热的程度了。但毕竟这次在俄罗斯引起的争议对票房收益已经构成了威胁,权衡利弊,制片商们应该会重新调整对俄罗斯市场的评估,“反省”自我。

 

2012年重拍《赤色黎明》时,再三考虑,最终把原来的中国反派换成了北朝鲜人

下一个猎物将是谁?

眼看着能安全使用的“开涮”对象是越发见少了,好莱坞制片商们正密锣紧鼓地寻找下一批新鲜的坏蛋。

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候选,但美中不足的是其过于复杂的种族背景。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与国家,有中东的、北美的、英国的或者其他的。

考虑到当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反派角色再也不能简单地以国籍民族的标准来定性划分了。厄普顿说:“在短时间内你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会把坏人具体到某些行为人,像破坏环境、污染大气的人。”相信大家还记得,史上票房之冠---2009年科幻大片《阿凡达》里面,反派人物指的就是环境的破坏者。

反派的性质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他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了,远远落后于过去的老前辈。要知道在冷战时期,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电影里的俄罗斯反派是相当的险恶毒辣。常看电影的人就知道,当时美国跟苏联已经到剑拔弩张的境地,马上就要把核导弹派上战场了。

万幸的是,在紧要关头核危机被化解了;银幕上的反派角色也少了几分狠毒劲。看来在好莱坞制片商塑造出新一代的大坏蛋之前,电影里的英雄恐怕只能跟环境的破坏者或者恐怕分子周旋了。但在未来美国可能会遇到非常强大的政治敌人,如此一来好莱坞继续它“潜规则”是有风险的,极有可能成为矛盾的导火线。但愿这样的情况永远不要发生,这是我们最希望的。


男人理想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