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事 Important

美式快餐鸡进化论

来源:网易君子独家约稿 0人参与

导读

最近,西蒙舒斯特公司新出了一本书,作者Andrew Lawle,书名简单翻译为“鸡霸天下”。17世纪,在美国南方,牧师总能吃到最大最好的鸡,这是一种特权。到19世纪,美国南方的饮食传统又成了白人吃牛肉,黑人吃鸡……

Contributor

苗炜 专栏作者 2015/02/05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作家,代表作随笔集《让我去那花花世界》,长篇小说《寡人有疾》。

我家附近,有两家炸鸡店,夏天的时候着实火爆了一把,每天晚上都有几十人在门口排队。这是韩国电视剧的影响力,大家都要吃一道“炸鸡啤酒”。现在天气冷了,这股炸鸡热潮也过去了。我吃了一次,没觉得这种所谓韩式料理的炸鸡比美国炸鸡好多少。要说吃炸鸡,美国还是最有历史渊源的。

有一本小说叫《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题目中的鸟,当然真的是指鸟,不过,书中写到,17世纪,在美国南方,牧师总能吃到最大的鸡,或者一只鸡最好的部位,这是一种特权,鸡又被称作“牧师的鸟”。最近,西蒙舒斯特公司新出了一本书,作者Andrew Lawle,书名叫Why Did the Chicken Cross the World?: The Epic Saga of the Bird That Powers Civilisation,书名太长,简单翻译为“鸡霸天下”.

书中考证,英国人1607年将鸡带到了北美殖民地,随后黑奴也到达弗吉尼亚。那时,鸡还不是主流食品,人们吃牛、猪、羊、火鸡、鹅、鸽子、松鸡、鸭子,鲟鱼和贝壳类,还有许多野味。1692年,弗吉尼亚颁布法令,黑奴不得拥有自己的马、牛及猪,奴隶不得打猎、捕鱼、种植烟草。但黑奴能养鸡,养鸡不费事,不会耽误这些壮劳力的日常工作。在广阔的南方种植园,黑奴开始养鸡、买卖、吃鸡。对他们来说,一盘炸鸡实乃人间美味。到19世纪,美国南方形成了这样的饮食传统——白人吃牛肉,黑人吃鸡。美国内战前夕,来自中国和印尼的“东南亚原鸡”到了美国,这种体型更大的家禽立刻风靡。

世界大战让美国鸡从后方农场跑到了欧洲前线。胡佛,一战时的主要职责就是提高军需品。他鼓励美国人民多吃鸡,把牛肉猪肉送给前方的子弟兵。1918年,美国邮政局准许给小鸡办理“快递”业务,这一下,孵化业、养鸡业在美国遍地开花。

在特拉华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位主妇订购了50只小鸡,结果她收到了500只。十年后,胡佛竞选美国总统,许诺国民“每口锅里都有一只鸡”。二战时,牛肉猪肉实行供给制,美国人只能吃更多的鸡,战争结束时,鸡的消费量上涨了三倍。

但是,养鸡业人士很有危机意识,他们知道,战争结束人们就可能重新开始吃牛肉,于是,养鸡行业集会,家禽科学家霍华德•皮尔斯Howard Pierce,提出了养鸡业的“曼哈顿计划”,这项规划叫“明日之鸡”,他提出,一定要培育出更棒的肉鸡,让鸡像火鸡一样有发达的胸部、粗壮的大腿。

他成立了“国家明日之鸡委员会”,将全美各地的养鸡组织都包含进来,农业部官员牵头。食品商A&P出钱,拍摄了一个宣传短片,由Lowell Thomas配音,此人的地位大概相当于赵忠祥。

委员会还在纽约等地举办“吃鸡节”,出钱给好莱坞拍了个电影叫“周日之鸡”。还搞过两次全国大赛,养鸡户以受精的鸡蛋参赛,鸡蛋在同样的条件下孵化成鸡,喂同样的饲料,打同样的抗生素,然后称重,宰杀,评定肉质。1951年,冠军获得5000美元奖金,副总统颁奖,现场观众达8000人。数以千计的农业教授、养鸡专家都参与到“明日之鸡”计划中。

此时的鸡,慢慢走向了工业化生产,他们不能在田园中漫步了,都搬到了鸡笼中生活,打针吃药,肉长得快,价格又便宜。

1950年代初期,大多数美国养鸡户,也就养200只鸡。这个数量跟古罗马时代差不多。在

“明日之鸡”实施之后,一般的养鸡场要养上10万只鸡。一只能下蛋的母鸡原本能活好几年,但在养鸡场里,鸡的寿命变成了六个星期。

50年代十年间,每磅鸡肉的价格也从65美分降到了29美分。阿肯色州的约翰•泰森成立了美国最大的养鸡企业,1960年,泰森公司的毛利1千万美元,到60年代末,毛利达6千万。

随着快餐行业的发展,鸡得到了更大的推广,它易入味,好料理。2001年,平均每个美国人吃掉80磅鸡肉,是1950年代的四倍。2012年,平均消费量接近100磅。泰森公司的销售额超过330亿美元,每周在60家工厂里出产4100万只鸡。


男人理想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