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架的道德
道德是一种非强制的社会约束,社会要求人们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但又不能通过强制来要求,只能通过提倡。如果提倡得猛了一点,就会被称为道德绑架。
朱军第一次主持的《星光大道》节目在母亲节播出,在节目中,一位选手说自己有个妹妹,从小被送人了,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想打电话给她,让她跟妈说一声生日快乐,电话打过去,妹妹说我只能叫一声阿姨。朱军说:“你就不能满足母亲这个心愿?你知道吗?我很羡慕你,你有两个妈。”后来,有人说朱军道德绑架那位妹妹,朱军回应说:“这两天微博上有些人的言论已迢过了我所能忍受的底线,所以从来不打嘴仗的我也想说两句。我没有逼被送人的妹妹叫妈,只是希望她能原谅她的生母,给她的生母一次弥补的机会。”
美国作家约瑟夫·爱泼斯坦在《旗帜周刊》上撰文说,美国现在流行一种“受害者文化”,换言之,有许多人都在用道德绑架全社会。如果希拉里赢得2016年的大选,她将是第二位平权法案总统。跟奥巴马一样,她能当选部分是因为和她的政治哲学与才能无关的因素。很多人把票投给奥巴马,就像许多女性把票投给希拉里,是因为那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高尚。如今美国人选总统不是根据候选人的能力,而是根据他们出生时的偶然属性:因为他们是黑人或者女性,因为他们是某个受害者群体的成员。
近几十年来,无数人声称他们他们所属的少数族裔、性别、性取向是歧视、压迫和不公正的受害者。弗罗斯特写过“敏感、体贴、坚定的贵族”,今天有许多受苦、受骗、不幸的贵族。黑人、同性恋、女性、印第安人、胖子、越战老兵、非法移民、残障人士、单身母亲、快餐业工人、无家可归者、诗人都声称他们是受害者。以前的受害人认为他们自己是哀求者,要靠掌权者的良心来拯救他们。
当代的受害者往往愤怒、多疑,永远在留意周围是不是有种族主义、男性沙文主义、恐同症的言辞。今天,是受害者在恃强凌弱,威胁要抵制、发起骚乱。“受害者往往很享受他们的这一身份,尤其是由此获得的道德优越感。在这种心态的推动下,他们往往开脱掉自己的全部责任,提出过分的要求。”
连富人、名人中也有持受害者心态的人。近几十年来,许多人在回忆录中宣称他们是受害者,小时候受过虐待,父母酗酒,遭到过性侵等等。受害者回忆录一个相对较新的子类是关于终极受害者身份的书和随笔,那些行将去世、但不先让全世界知道就无法离开地球的人。
希钦斯的最后一本书写的是他患食道癌的经历,历史学家托尼·朱特患上了渐冻人症,但仍然能够写一本书。诗人和评论家克莱夫·詹姆斯在2010年宣布了他即将到来的死亡,然后发表了几首诗,不时接受专访。几个月前,神经科学家奥利弗·萨克斯在《纽约时报》上宣布他患了癌症。他们的做法好像是在说死亡这一最民主的东西不会使所有人都成为受害者。
(网易君子独家约稿,请勿转载)
- 推荐
- 热点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