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被洗脑?
两个标题:一、“什么是纳什均衡”,二、“如何用纳什均衡来和别人谈笑风生地聊天?”你会更愿意点开哪一个?我打赌你会点二。你看,你不是什么求知欲很强的人,只是容易被鼓动。
标题鼓动性分级:“How to”的鼓动性最强。“Why”其次。“What”和“Who”最弱。“什么是拜火教徒?”看的人不多,“为什么拜火教徒都爱喝绿茶?”点开的人就多一些,“如何跟拜火教徒一起喝绿茶?”基本上就奔着热文去了,虽然点开看的人,一辈子都碰不上一个拜火教徒。
一篇文章里如果只有论据,给你罗列一二三四,结论是什么,你看过也就看过了,哪怕看的时候很激动,比如一篇文章介绍脑科学,你看完了,过一个月问你,你可能只记得一个结论,要是专业术语太多,连结论也忘了。
但一篇“如何”文却是不需要论据的,它只告诉你“该怎么做”,不告诉你“为什么要去做”,它很懂销售技巧,直接告诉你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不让你有机会问“为什么”和“凭什么”要去走这几步。
你针对鼓动的反问会比较费力:凭什么我要知道纳什均衡?凭什么我要跟人谈笑风生?好吧,我以前倒是很想谈笑风生地聊天的,可你早干吗去了?非等人家死了才跳出来说话?
会这么问的人很少,因为一般来说我们也不在乎信息源和发布信息的动机(博注意力),而更关注信息的内容。二战的时候,美国陆军部制作激励士兵的电影,片子里都是些神气活现的热血强男,暗示观众,当兵卫国何其光荣。这些电影集体放映后,观众知道它们是洗脑,嗤之以鼻。但是,过了几个月,心理学家测试了士兵的态度,发现看过电影的人明显比没看过电影的人作战更积极。
这就是所谓“睡眠者效应”:鼓动的说服力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强。“如何党”们尤其知道,只要把“如何”释放出去,印迹就很难彻底消灭,哪怕发布者是一个早就信誉扫地的人或机构。
最容易被“如何党”鼓动的是无知的人吗?不是,刚好相反,在今天,所有信息都摊在你面前期待你择选,绝大多数“如何党”都在那里搔首弄姿勾引你的注意,制造出一批“知识”兜售给你的眼球,作为选方,你的无知恰恰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可以帮你屏蔽那些你根本不需要的指导:而且,你的无知最好达到这样一种程度,让你不知道随意接受“如何”的诱惑有哪门子意义。
我不说那些伪知识,就是真知识,也是很霸道的,总想侵蚀无知的乐趣和优越。一见“如何”就忍不住点开瞧个究竟的人,也许只是好奇心重,把有限的时间扔进别人的脑洞里,也许是自己脑容量真的有限,因而总渴望显得自己懂很多。整天没目标,看看这个也新鲜,看看那个也想玩的人,有一定几率会活成穷忙族,也有一定的几率中毒,进入“如何党”之列。萧伯纳有句话,放在今天无比正确:什么是内行?内行就是针对外行的阴谋。
如何不鸟“如何党”?
很简单,不接受任何未经你要求而得到的建议,即使这建议据说是为了你好:我要求你告诉我如何不带脏字骂人了么?我要求你告诉我用做出提拉米苏了么?我要求你告诉我怎样快速变成一个有趣的人了么?只有当你真正有需要,比如想知道怎么不用套套就能避孕,你才去查找相关的“如何”。
这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确保自己不受操控。你可能会有所损失,但请相信,怎样的损失都比不上受到“如何党”的操控给你造成的损失。
还有,读书永远是王道,虽然烂书也满大街都是,但铅字多少能淘汰掉一些只为了应个景鼓个动的脑洞文。你看那些动不动就如何这如何那,仿佛神通广大无所不知的人,最后还不是得乖乖地去出本纸做的书,来巩固下存在感么。
(网易君子独家约稿,请勿转载)
- 推荐
- 热点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